入蜀记 34
20250627
跑步。刚出门就遇到一位老爷爷拄拐一直慢走,第一次遇到他,起初绕圈走,然后在1、2栋楼下往返走,没怎么看我,就是一直在倔强地散步。
老南讲两种思维,中国的农业思维根深蒂固,欧美的技术争夺、硅谷互联网思维洗脑也根深蒂固,国内没办法,不得不参与,但还是有农业的烙印,资源有限资金有限,容不得失败多次,所以抄得更快,自己创新得慢(要损耗巨量的社会资本来试错,现在已经有了试错的资本,还没转向过来)。
这或许已经是一种必然?城乡难以融合?还是希望不要割裂吧,生活总是一体的,人还是生长在土地上的,没离地的(这么看,很多富人确实是离地的,高层住宅、四轮出行、从不开火做饭)。
土地、乡村、jimoto,是可以归去的地方。
世界的演化,或许就该是自然那样,一年一年,一代一代,而不必像人类这般贪婪,竟然会想在有生之年改变世界。突变总会发生,只是没那么快罢了,道德约束也要随着突变慢慢调整,现在AI的失控,就又是一次重大的考验。
刷小红书看精神小伙跳舞,就在成都街头,成都人民就在后面吃着雪糕当背景,一点不好奇这几个人在鼓捣啥,也好像没有那么喜欢围观,当背景也并不介意。这也就是一种尊重吧,自己有自己的事,有自己的生活。
周末有个精酿啤酒节,在灵买成都群里问,有人说出门太多要缓缓,有人说太远了,来桐梓林可以约,我一查地铁也就半小时,于是就问了句,果然跟莹哥一样,超过半小时的路程就默认超出了出门范围,大概率会被谢绝。大家都有各自的附近。所以,真的是很难约欸!只能多安排下顺路拜访了,单向奔赴嘎嘎嘎。妈的,南方的朋友们在北京过得是有多卑微,除非住在核心区,否则哪有什么附近可言,最终都会开始抱团取暖。
还有一个忽然的、蛮大的醒悟:只有住在美食荒漠里的人,才需要到处觅食。
今天出门稍晚,气温回升了,这个时候就有人坐在地铁出口乘凉,还有躺着和蹲着的,很难不想起呆爷喜欢的阳台角落,不太热也不太凉,温度刚刚好。也很难不觉得成都是座猫城,成都人也是猫人,随地大小猫,猫在自己的附近里。
成为猫民,是个好选择,应该也不难学哈哈。
下午的会还蛮有启发的,似乎有点碰到天使投资的边沿了,若真的能成为助力者,那或许就是一个能做一辈子的事情了。或许能成为下一个七年的起点。需求一直有,创业容易失败也是必然,只是很厌恶那种纯金融和投机的视角,若能设计出好的系统和框架,真的能站在创业者一边,打破资本试图垄断信息的桎梏,成功率和收益的再分配,一定可以有多赢的局面出现。
会想起老南所讲,硅谷通过美股,将硅谷创新企业破产的风险,暗中转嫁给了美股中的投资者,结合a16z,他们的早期投资甚至真的不需要承担什么风险,无非是一种坏账率较高的债权,只要上市套现的通路没有阻碍,美股的信仰没有破碎,这生意就一直有赚头。成本主要在交易成本和洗脑全球的媒体成本上。信了的人为风险买单。
这种模式,中国很难存在。
一边走去地铁站一边给爸妈打电话,路过锦江边,江中小岛很多水鸟,路边也看到好几种不知名的鸟,也不太怕人。
地铁里撸完《邮差》,原著机翻的,囫囵吞枣,但读得很痛快,会看得笑出来,准备买本中文版回来读读,翻得好就收藏一下。早上还读了会儿西扎,他的随笔,看得俺想画画。
家里没菜了,于是在家附近买了串串香,等串串香时,还下了点小雨,每次沥水,都有一股浓香飘到俺的鼻子里(俺坐在门口的板凳上),一边闻着一边下单孔夫子,买了书,还凑单了三本张五常。装盒买单,每个环节都问得好细致,香菜葱花要不要,加不加辣,要不要小米辣,要几副筷子,夫妻档,配合极好,印象里之前散步有遇到过他俩接孩子放学,带着两个娃回到店里,娃认识其他店的店主,一边走一边跟人们打招呼,当时就觉得很温馨。
在孔夫子凑单搜书,除了例行的英国、意大利、波兰、葡萄牙,现在又多了成都。
串串香真香,边看边更新的非正,第十年第九季,食贫道更新了新一期《时尚圣经》,晚些也一并刷完了,西海之声半夜还在直播,一边聊一边放daze找到的一张古早硬盘里下载的歌曲。
今天的食粮真是丰富!
CHANGLOG
- 20250629 Arlmy 创建、发布
本文标题:入蜀记 34
文章作者:arlmy
发布时间:2025-07-01
最后更新:2025-07-01
原始链接:http://z.arlmy.me/posts/BBBPandINSW/INSW/INSW_34/
版权声明: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
分享